第03版:山茶花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故乡的火把节

马晓琼

高中毕业的夏天,阿普(爷爷)用枯枝般的手攥紧松枝,为我扎了一支照亮前程的火把,并用格桑花点缀其上。当火星溅上手背,灼痛不断蔓延开时,我并不知道,这微小的伤痕将成为多年后我的乡愁里最深的烙印。

在故乡滇西高原上,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至今已传承了2000多年。关于火把节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书中提到“六月廿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火把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说。

纳西族的传说中,火把是欺骗天神的幌子;在古老彝人的歌声里,火把烧尽了英雄阿提拉八最后的敌人,彝族英雄支格阿龙驯服了日月,让人间风调雨顺;而白族的火把节则是为了纪念慈善夫人。慈善夫人为黎民百姓闭城死节,滇人为此在这天燃炬吊唁,逐渐形成了火把节。虽然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异,但总体都与火能驱邪避灾、祈求丰收,以及纪念英雄人物、传承民族精神等相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年火把节,都是家乡最热闹的日子,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回到母亲身边,和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火把节为期三到七天,在这个全民狂欢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架起大大小小的火把,城市的广场上更是架起巨型大火把,还有专门为小孩子扎成的迷你火把。

火把节的重头戏安排在火把节当天,下午三四点钟大家就早早地吃了晚饭,换上艳丽的民族服饰,汇入县城,再涌向火把节的中心广场,人们都在迫切地等待夜幕的降临。人群越积越多,舞台上宣布火把节启动,在人们的倒计时呐喊声中,中心广场的巨型火把被点燃,人们手里的小火把,孩子手中的迷你火把被点燃,整个城市也被点亮了。当广场巨焰腾空时,我下意识摸了摸手背,其实那里早已没有伤痕,只有阿普当年那句“火把亮处,子孙的魂就不会迷路……”在火光中铮铮作响。

音乐声响起,无论你是坐着,还是站着,都会立刻拉起身边人的手,随着音乐开始舞动身体,一曲接着一曲,一首跟着一首,火把越来越亮,舞蹈越跳越欢乐。直到深夜,广场上依旧有人在唱歌跳舞,欢乐永不褪色。

我知道,阿普扎的火把早已燃尽,但那些溅落手背的火星,早已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了故乡的模样,只要火把节的歌声还在,游子的归途就永远有光……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 以火把的名义

  • 滇南月节

  • 大刀舞

  • 沁园春·曲靖三元宫长征纪念园

  • 相约巍山火把节

  • 小院里的石榴树

  • 故乡的火把节

  • 大观河畔

  • 边城味:三七焖鸡

  • 在群山之间

  • 与一棵桃树并肩而坐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