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
滇中碧玉——云南玉溪,有“一地四乡”之美誉,在玉溪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哀牢山里的茶马道,印记着历朝历代茶马互市中民族交往的故事;李家山上的青铜器,镌刻着荆楚与古滇文明交流的图腾;杞麓湖畔的“卡卓语”,讲述了从元跨革囊到守望相亲的民族交融变迁;通海古城的楹联诗词,是中华文明在边疆一脉相承的例证;聂耳文化唱响了各民族心中的爱国主义之声;巍巍红塔彰显出各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改革创新之魂。高山大川挡不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泽大湖孕育出各民族爱国、团结、奋进的精神。
往事历久弥新,时代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玉溪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生命线”工程。紧盯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重视民生,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庄严承诺;文化引领,红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在交相辉映中构筑着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法治保障,平安普惠各族群众,稳定为发展保驾护航;“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出了在全国全省榜上有名的特色典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深入人心。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奋笔疾书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勾勒出各民族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新春将至,玉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美玉溪”专版,与大家见面了!我们期待借助专版的力量,讲好身边的民族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扩张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掀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高潮,为玉溪“六个走在全省前列”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2019年,玉溪市峨山县委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新平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创建了110个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单位、先进典型、模范事迹不断涌现。玉溪市再次以耀眼的成绩,交出一份让百姓满意的答卷,这就是玉溪市各族儿女团结进步、同气连枝、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荣发展的最好诠释。
高位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
“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示范市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沐爱斌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市不断创新、丰富创建模式和内容,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创建工作硕果累累。全市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通过结合实际,彰显特色,将创建工作下沉到田间地头、进到街头巷尾、深入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形成了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新局面。
玉溪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安排部署,通过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现场办公、专题会等形式,研究落实创建工作;市、县(区)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相关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和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把示范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齐抓共管,构建了市县乡村整体推进、四级联动的创建工作大格局。各级各部门以思想为先导,把民族工作政策法规纳入理论学习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带头学、联系工作深入学,首先抓好“关键少数”,学深悟透理论知识,转化形成工作能力。坚持统筹全局,下发了《玉溪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意见》《玉溪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八进”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政策支撑;从市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确保创建办高效运转;2019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强化创建经费保障。
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发展
民生是最大的民心。一直以来,玉溪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惠民政策,留下了清晰而坚定的足迹。一个个民生项目不仅实惠了百姓,更加快了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步伐。
2019年,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驶入“快车道”。玉溪市特别注重规划引领,完成了《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玉溪市贯彻〈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中期评估;全市坚持示范带动、典型推动、全民行动,开展三轮“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实施了2个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122个示范村(特色村)、6个示范社区建设,成功创建1个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1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涌现出新平戛洒镇、红塔区黄草坝、峨山摆依寨等一批民富村美人和的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以线连片带动了全市的创建工作,成为展现民族团结进步风貌的亮丽名片。
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项目为抓手,补齐发展“短板”,全市组织“五网建设”重点项目161项,项目和资金优先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网、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逐步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自治县三个自治县经济总量增速均超过全省和全市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县经济总量在全省民族自治县中都位居前列。同时,玉溪市紧抓扶贫重点,认真落实“1+N”脱贫攻坚系列措施政策,加大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度,打好扶贫“组合拳”,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全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解永辉介绍说,玉溪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各级各部门把民族工作纳入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中谋划部署,融入各部门业务工作中推进落实;加大政策宣传贯彻力度,在农村推广民族团结公约、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在学校进行民族知识进课堂教育,全力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同时,强化依法管理,夯实民族团结的法治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出台《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维护了全市宗教领域的团结、和谐、稳定。
玉溪市坚持“导”的思路深入推进宗教场所“五进”活动,各宗教活动场所参与到活动中,国旗国歌、法律法规等“主旋律”宣传载体进入全市各大宗教活动场所,支持宗教界围绕我国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爱国主义等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强化“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效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支持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系列庆祝活动。
在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中,编定发放《宗教工作资料汇编》2000册,全市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培训班20期,参训1000余人。制定了《玉溪市宗教团体工作制度》(样本)等多项制度,指导各团体和活动场所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好代表人士队伍,组织宗教界人士培训班。
寻求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源泉
玉溪市高度重视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全市各级文化单位的努力下,玉溪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19年,玉溪市认真落实省政府十件惠民实事,争取省级资金109万元,组织实施11个2019年省级少数民族文化项目;精选申报12个省级民族文化项目,申报补助资金234万元。
玉溪市推进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立法保护,新平县、元江县分别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奠定了保护、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治基础;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濒危文化抢救保护工程,全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项目达到319个,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5人,元江哈尼族棕扇舞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打造精品项目上,新平“花腰傣”文化品牌、戛洒旅游小镇彰显独特魅力,电影《花腰恋歌》荣获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两项大奖,并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峨山建设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指尖经济”,科学规划嶍峨古镇经营业态,打造“六醉彝”文旅名片,彝族“祖先文化”“火文化”“花鼓文化”成为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惠民、富民成效初显。
同时,“送戏下乡”、引进优秀剧目、制作微电影、编排歌舞剧、建设传习馆……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围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举办培训和展览,强化“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浸润了各族群众心灵;开展好“火把节”“那达慕”等民族传统节庆,办好“花街节”“沐浴节”“汤锅节”“音乐节”等旅游文化节,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开创“玉溪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玉溪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立足‘新’起点,拿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沐爱斌说,2020年,玉溪市民宗局将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4个方面为重点,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14项重点工作上用力,争取早日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玉溪市将根据国家和省级示范创建最新政策,高标准谋划县(区)及基层单位的创建工作,支持各县(区)立足自身定位,从中心城区、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区)等不同实际出发,探索实践共性与差异化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径,打造类型多样的示范典型,形成玉溪示范模式,总结玉溪经验。
同时,鼓励各县区结合地方实际自选自增创建内容,其中将机关、学校、企业、乡镇、村(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军警营、家庭、铁路、医院、商圈、园区、景区、“两新”组织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拓展创建深度,并倡导大胆创新创建路径,建成数量充足、类型多样的示范单位,形成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创建品牌。
拓展新平县发起成立全省第一个“行政接边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的成功经验,支持各地各部门整合资源、联建共创,形成创建联盟,打造富有玉溪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示范圈”“示范矩阵”。探索“民族团结+”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其他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试点共创。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创建氛围。
继续巩固提升历年工作成果,持续做好第三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贯彻落实好国家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聚焦精准脱贫,助推“直过民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继续实施对玉溪市6种人口较少民族(支系)农民实施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承担费用政策等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从未止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生生不息。如今的玉溪,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共同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