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6月30日前我们要完成脱贫攻坚所有任务,各项工作等不得、慢不得、虚不得,更假不得。”2月15日,广南县委书记芶开波在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再次强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中下旬以来,广南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时节。农业服务部门千方百计保障春耕物资充足,克服一切困难把相关农资陆续运送进村;特色产业种植大户错时下地起土育苗,为接下来的辣椒、烤烟等移栽做准备;农技人员及时下沉到地块,采取“线下”指导和“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种植管护技术……从高山到坝区,从肥沃的田土到错落的山地,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步,广南新一年的农忙季踏春而来。
干部一线大作战
2月20至21日,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唐家华来到广南县杨柳井乡、珠琳镇等乡(镇)开展实地督战并作出指示。2月12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张秀兰到广南县督促脱贫攻坚工作和督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复工复产情况。2月20日,文山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王毅到黑支果乡马稍村开展督战……
全县167支驻村工作队、167个第一书记、723名工作队员和乡村干部全部下沉到一线,迎着挂牌督战的号令走基层、进乡村、入农户,与广大群众并肩作战。
建立脱贫攻坚“3+X”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至2月29日,广南县18个乡(镇)174个村(社)完成村级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建设方案。构建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三支主力军力量+乡(镇)挂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党组织负责人及部分村民代表的“3+X”责任体系,形成档卡户网格化管理A角和挂包单位、挂包人B角的AB角联系,实现档卡户情况“一口清”,进一步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脱贫达标短板、掌握到户脱贫情况、完善脱贫大数据管理,实现精准指挥合力攻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及饮水安全问题,以自然村组为单位,对所有的档卡户和非档卡户逐条逐项筛查,形成排查核实清单,由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乡(镇)挂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含第一书记)和主任、排查核实人员签字后,在各自然村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核实情况真实,获得群众认可;制定《广南县2020年脱贫攻坚督战工作方案》,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战队对各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督战,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打造脱贫“金钥匙”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策。广南紧紧抓住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新业态创新的机遇,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全新的理念组织谋划“十四五”规划,围绕“下得来”“输得出”,抓好高铁高速大通道经济,提升广南的知名度和群众的获得感。
一产“由大变强”。转变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思路和方向,思想上从过去卖原材料转变为卖产品、卖商品,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毫不动摇地推动高峰牛、八宝米、油茶等“六大产业”加快发展,在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上久久为功,下大力气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二产“由小变大”。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做大广南(国际)鞋服城,促进生产、物流、销售、外贸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效盘活城市和农村两个“土地经济”,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使用起来。三产“由粗变精”。及时抓好乡村旅游工作,深入推进“一城两园三镇百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市场化运作办好三个重大国际性活动,做大现代农业旅游,做活休闲康养旅游,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启动广南“县改市”工作,围绕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把广南打造成为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有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城市。
聚焦问题补短板
“不拆除垃圾池,广南县委就‘拆人’”。2月24日,芶开波安排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对各乡(镇)拆除路边垃圾池(垃圾坑)情况进行“回头看”,从一件“小事”入手,对仍心存侥幸、未令行禁止、漠视群众利益的个别领导干部再次敲响了警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结合此次疫情防控,以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探索垃圾管理模式,实行分类、分散、分户处理,建立“基层党组织+全民动员+村组奖惩公约”模式,形成共享联动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分散分户处理机制常态化。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重要关头,在防控疫情最吃劲的关键节点,广南聚焦补齐产业扶贫、就业务工、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农村人居环境等短板,扛着显微镜找“病灶”,根治“硬伤”,推动脱贫攻坚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广南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