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建言献策 调研反馈及时达
如何把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加强协商沟通,合力促进问题解决,是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落到实处的关键。民革云南省委调研组采取“小、精、实”的方式进行,调研组4至5人或2至3人为一小组,按照区域做好分工衔接,一天调研结束后,集中召开碰头会,及时梳理分析,整理归纳,让问题第一时间到达当地县委、县政府手中。
在文山市,提出了“提高对扶贫验收工作的紧迫感的建议”“脱贫户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措施要加强、细化、创新,巩固脱贫成果,提高退出质量的建议”“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针对性要加强,要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建议”等。
在富宁县,提出了“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强化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稳步扎实推进和迎接脱贫验收工作的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的建议”和“加大各地对疏漏困难群众给予关怀的排查力度,把党对人民群众关怀的政策贯彻与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困难落实到位的建议”等。
在麻栗坡县,提出了“将老山精神与现阶段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帮助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的建议”“加强感恩教育,继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建议”“进一步发展边贸互市的建议”等。
在丘北县,提出了“严格执行‘884’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责任压实办法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等一线人员的培训的建议”“依托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帮扶渠道,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建议”等。
这些意见建议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推动了一批容易忽视的问题得到整改和落实。并在2019年深入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归纳、提炼,就一些全局性的问题,形成提案提交2020年云南省“两会”,助力这些问题在省级层面的立项和推动。
寓监于帮 整合资源助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延伸扶贫产业链,就是产业扶贫健康发展、保障稳定脱贫、做到持久致富的‘法’”。民革云南省委汇集多方智慧,聚合多方力量,将建言与践行相结合,寓帮扶于监督,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精神扶贫等方面帮助党委政府干实事是提升监督成效的有效渠道。
在文山州,针对文山农业产业发展单一、种植和畜牧业发展配套不相适应的问题,民革云南省委动员民革企业家进行帮扶,牵线搭桥引入万阳投资有限公司,引进“巨菌草种草养殖项目”,邀请全国“巨菌草”项目首席专家林占熺教授到我省调研指导,通过万阳投资公司捐赠种苗5000公斤,在西畴开展50亩示范种植,改善当地畜牧业饲料单一的问题。
在会泽县,2019年民革云南省委累计调研14次,调研人数120余人次。新建的发基卡村委会办公楼、村文化广场和人畜饮水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116户村民安全饮用水得以解决;村倒虹吸工程竣工并通水,3800亩软籽石榴得以灌溉;发基卡村4.8公里抗旱保苗新盐海大沟饮水工程得以启动。并协调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社会企业捐赠物资合计900余万元。积极发挥界别优势,以法律大讲堂、送法进校园专题宣讲、现场普法宣传、现场法律公益咨询“四个一”方式在会泽县全面开展“同心圆梦彩云南 聚力脱贫攻坚战”专题法律服务。
此外,民革云南省委积极参与民革中央在贵州省纳雍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以及到怒江州的农家书屋捐赠工作。在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政府及沙包中学举行“传承文明家风 建设文明家庭”为主题的两场家风建设公益讲座。促成上海民革和协鑫阳光慈善基金会共为泸水市10个农家书屋捐赠了图书6000册,价值约14万元。
2020年,民革云南省委将继续积极探索,认真工作,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推进民主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力争取得更好的实效,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