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彦
有一个遥远的小地方,叫湾碧。它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一个傣族乡。它位于白草岭北麓,金沙江南岸,它绕过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华坪县接壤,又和四川攀枝花市相连。这里居住着一些傣族,叫“金沙傣”,他们有个“窝巴节”,时间是三月初七,他们的民族服装很特别,叫“火草筒裙蚂蚱衣”。
去年,我有幸随一个文化团队探访这个秘境,灵魂便失落在湾碧。大巴车在白草岭中穿行,摇摇晃晃。车子下面是滚滚白云,车子上面是浩渺苍穹,我们仿佛飘浮在蓝天之中。高度下降后,透过车窗,看到大片大片的杜鹃花,红色、蓝色、粉色,不断刷新视觉。杜鹃花树高大而奇曲,弯弯扭扭地向上生长,据说千年老树很多,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了。车子行到谷底,金沙江的浩荡闯入胸怀。原来想象的金沙江,是水流湍急,一泻千里的,而这里却是细风微浪,静谧深沉。有人说,湾碧下游建了水电站,已经蓄水了。这一段江面,恰如蓝天裁了一截,铺在这谷底。这时,太阳已偏过对岸山顶,阳光静静地洒在水面上,红光闪烁,蓝底沉静。清凉的水雾,随着凉风,落到人的脸上,惬意无穷。这时,一树树火红的攀枝花跃入眼睑,我立即想到,对岸就是四川攀枝花市吧。太阳的红,攀枝花的红,江水的碧,正构成一幅雄浑的画卷。我想,“金沙夕照”“日出金沙”,应该是湾碧的两大奇观。车轮子蘸着江水,渐渐快了起来。视野中,出现了村庄。那村庄,是簇新的小楼。我正诧异间,就听人介绍说, 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湾碧已经是旧貌换新颜了。说话间,江边现出大片的木瓜地来。金灿灿的木瓜大串大串的,辉映着夕阳,荡漾着金沙江,香味扑鼻而来。印象中云南只有亚热带的瑞丽、西双版纳一带有木瓜。这地方真特别。隐隐看到木瓜地里有采摘的人,于是我突然有了另一个想法。
车子进了湾碧集镇,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我到宾馆放下行李,抓起相机,直奔江边木瓜地而去。夕阳、江水、小船、木瓜园……不断进入相机。拍完了,我才小心地钻进木瓜园,朝一个身着傣衣的妹子走去。她见了我,抬手擦了擦脸,有几分腼腆地说:“照相呢?”我说:“是的,你尽管工作,我拍几张图。”她把一个个肥大的木瓜从树上摘下来又装进竹篮里,顺手把枯黄了的叶子捋下来堆到地上。她弯腰、抬手、回身,是那么流畅,她的眼角、眉梢、嘴边挂着笑,正像表演一个叫“金沙傣”的舞蹈。这个舞蹈,已经跳了几千年。我的眼神,不离她身上的衣服。这“火草筒裙”,只齐膝上,是用线编织的布条,颜色橘红而有斑斓的纹,粗看像是猎豹的皮,但细看缨绺间并不相连,随着她身体的扭动,晃来晃去,变幻着光色。还有那上衣,花花蓝蓝,窄窄小小短短,肩部各有一软厚片,向两边张开,腰部一圈前露脐后露腰,真是巧夺天工。我不禁感叹这古老民族的审美智慧。我停了拍照,和她交流起来:“小妹,这木瓜是备了明天卖的吧?”她答:“是的。这个节,所有成熟的木瓜都能卖出去。”我问:“有多少?”她答:“熟透的都摘下来,三吨左右吧。”哦,三吨,那就是能有三万元左右的收入了。我问:“在这里,你家算有钱人了吧?”她听了,哈哈笑道:“不算不算,像我这样的多了去。”我心中一算,她这木瓜地,就算采摘三次,那也是十万左右的收入。多了去?那这一带的百姓日子可算很不错了。我话题一转,问:“你这漂亮衣服,为啥叫火草筒裙蚂蚱衣?”她笑笑道:“老一辈用野地里的火草来编裙子,夏秋时割回火草,把草叶背面的膜揭掉,再泡洗、晾晒、捶打、染色,最后才编成裙子,保暖好看,方便劳动,就叫火草筒裙。这衣服是用皮做的,你看肩部向两边张开,多像蚂蚱的翅膀呀!”是的,她说的不错。我觍着脸近距离观看了这衣服,好在妹子很大方。这衣服和其他傣族人的衣着差别很大。这“金沙傣”确有他们的独特之处。我告辞离开,她硬塞给我几个木瓜。我推辞不过,抱了两大个喜滋滋地回住处。
第二天东方鱼肚白,我就站在了江边,静候日出。这时,江面上飞起一条白色弧线,对岸丽江华坪县、永胜县,还有四川攀枝花的客人过江来了。湛蓝的江水、火红的攀枝花、木瓜地、游船、日出……我的拍摄收获颇丰。
我赶回镇上时,“窝巴节”已经开始了。健壮的傣族小卜冒从金沙江边抬来两条木质的大鱼——一条青鱼、一条红鱼,供奉在长桌上。这青鱼和红鱼来自远古的传说,是金沙傣的图腾。主祭的老者诵着祭文,行着礼。参加祭祀的队伍也随着他行礼唱诵。他们的神情,庄重又肃穆。这时,礼炮响了,象脚鼓响了,唢呐响了。小卜冒抬着鱼在前,主祭师紧随后面,浩浩荡荡的队伍,向江边缓缓走去。那橙红耀眼的火草筒裙,那蓝光闪闪的蚂蚱衣,那沉静如练的金沙江,构成了湾碧的人间仙境。到了江边,放好木鱼,主祭师指挥着摆祭物、唱祭歌,用青松枝蘸着江水,轻轻地洒在众人的头上。然后,大家用盆端来江水,在歌声中纷纷向木鱼泼去。“窝巴”的意思是“鱼的聚会”,人们祭祀江中鱼,祈祷五谷丰登,幸福吉祥。而今天,江上建起了水电站,人们搬了全新的家。是党的扶贫政策,使傣家人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仪式结束后,泼水狂欢就开始了。我们才在场边站了一小会儿,就弄得全湿,相机只好藏在衣服里面。我好不容易逃离泼水现场,看到一棵高大的攀枝花,准备去休息一下。走近一看,那儿正有两位老人在绣花、闲聊。她俩的衣服,甚至比年轻人的都要鲜艳。我向她们问好,提出拍照请求。她们非常高兴,说跳舞不行了,泼水不行了,就穿一下衣服,看看热闹。我询问年龄,一位八十,一位八十四。我肃然起敬,这么大的年龄,这么高的热情。老人像看出我心思似的说:“唉,我们生早了,没赶上这个好年代。”我一边安慰她们,一边打量她们的裙子,“两位的裙子与众不同呀?”一位老人呵呵笑道:“好眼力,这是正宗的野生火草做的。”
我辞了老人,在镇子里闲逛。湾碧的江、攀枝花、木瓜树、金沙傣,组成了个世外桃源。这“火草筒裙蚂蚱衣”,正是湾碧不老的传说。
(作者系云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