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8日,正在建设中的大理至瑞丽铁路澜沧江特大桥连续梁完成混凝土浇筑,实现桥面合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为大桥后续附属设施建设和铺轨创造了有利条件,全桥预计今年8月完工。
澜沧江特大桥一端位于大理州,一端连接保山市,一桥连两州市,飞跨澜沧江天堑,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528米,主跨342米,桥面至江面高差270米。
大桥地处峡谷区和风口处,桥址上下游附近均有滑坡体,四周交通不便。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属于风季,最大风速达每秒25米,达10级以上大风,杆件吊装和电焊施工几乎无法进行。
6月至10月为雨季,盘山便道滑坡、塌方频发多发,不利于大型构件的运输,所以全桥所有的结构都是小杆件进场,然后进行现场组拼,增加了施工难度。
针对安全风险高、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大瑞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各方多次召开方案研讨会,邀请权威专家现场会诊,并依托中铁大桥局等单位在桥梁建设方面的科研力量,进行了全面自主创新,先后获得3项国家技术创新专利。
中铁大桥局大瑞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曾超告诉记者,受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所限,澜沧江特大桥采用“二次竖转”工法施工,在世界建桥史上尚属首次;“二次竖转”角度之和达130度,其竖转角度目前在世界上最大;大桥单边竖放重量达2500吨,也是世界桥梁施工之最。
创三项“世界第一”建桥纪录的澜沧江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为我国在高山峡谷区和风口处建设大桥积累了宝贵经验,标志着我国拱桥建设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大桥不仅创造了世界纪录,也给当地发展注入了生机。大瑞铁路建成通车后,大理至瑞丽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约7个小时缩短至约3个小时,这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具有深远意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