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10月12日,昭通市委市政府在昭通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苹果之城”发布会,隆重推出昭通“苹果之城”的目标定位和品牌形象,助推“秋韵昭通、苹果之城”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发布会上,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丹增、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为“苹果之城”揭牌。
什么是“苹果之城”?杨亚林这样解释,昭通市把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景观、文化、城市高度融合,初步形成了昭通“苹果之城”的格局和内涵,按照这样的定位来建设和发展昭通中心城市,让百万人口和百万亩果园高度融合,形成昭通中心城市最大的内涵和品牌形象。
杨亚林表示,昭通市委、市政府不仅把昭通苹果作为一种产业,更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品牌内涵注入到城市的发展理念中,按照“三步曲”来打造苹果之城。第一步曲是打造高品质的苹果产业,坚持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具有昭通特色的高品质的昭通苹果,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第二步曲是坚持全产业链,高起点、高层次、全系统谋划布局,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苹果产业,培育出的“昭阳红”苹果,打出了“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的品牌口号,在市场和消费者中牢牢树立起了昭通苹果高品质的形象。第三步曲是把苹果文化、苹果产业按照“产城融合、文化融通”的理念融入到昭通中心城市的建设中,营造一个“百万亩果园衬托三万亩湿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
据了解,2020年,昭通种植苹果达65.1万亩,其中:已投产果园面积43.9万亩,总产量达87.8万吨,综合产值87.8亿元。产业涉及11.7万余户,受益人口35万余人,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8万余户7.2万余人。
昭通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即将夺取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胜利,摆脱绝对贫困的629万昭通人民将加速城镇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昭通中心城区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承担起主角、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未来的昭通,就是按照“秋韵昭通苹果之城”来定位和谋划、布局和发展、建设和管理,真正擦亮昭通的苹果品牌,让所有人说到昭通、想到苹果,吃到苹果、想到昭通,形成有机的绑定效应,让苹果平安、幸福、吉祥、美满的寓义在昭通“苹果之城”得到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