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遭遇的瓶颈·下一步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种种措施,“十三五”期间,云南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类医院从157家增加到185家,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从0.25人增加到0.39人,中医诊疗人次数从1580万增加到3246万……
虽然取得诸多的成就,但是我省民族医药众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比如: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省中医医院规模偏小,“龙头”不强,重点学科等业务发展受限,对全省中医药工作的带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州市中医院服务能力总体不强,对县级的辐射作用有限。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总体较低、高层次人才缺乏。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行业内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离做大做强做优有很大差距,中西医协同协作推进滞后。服务管理体系尚需完善等。
那么要如何突破瓶颈,把我省从中医药“大”省做成中医药“强”省,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发展处介绍,下一步,云南省将重点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政策保障,推动落实我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修订《云南省中医药条例》,制定我省落实《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围绕国家中医药中心工作,科学谋划“十四五”中医药工作,制定“十四五”全省中医药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中医药发展作用。
其次,推动省级中医医院提质扩容,依托省中医医院加快推进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建设;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设云南省中医康复医院;依托国家项目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州市级特色中医医院;推动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服务全覆盖,推动一定数量的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质达标”。深入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持续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示范中医馆”。实施国家和省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多层次名中医评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训,持续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
再次,积极推动落实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单列和同行评议,多部门协同发力,支持建设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药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并加快推动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领域科研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中医药发展后劲。
最后,重点推进以傣、藏、彝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发展,推动完善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掘整理民族民间医药特色技艺疗法、单方验方,加大研究推广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医疗机构加强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