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有的用葫芦丝演奏着欢快的乐曲,有的跳着活力四射的啦啦操、唱着“章哈古歌”,有的在静静画着民族团结画,还有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队会上踊跃发言……近期,记者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小学,在这里,各族学生在自信快乐地学习,老师们阳光向上的精神状态,深深地感染着记者。
“我们是同学”
据悉,允景洪小学是一所全国文明校园、省级实验小学、省一级示范小学、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目前,学校有5000余名师生,其中少数民族师生占一半以上比例。
“每周五下午,是学校的‘红领巾’社团活动时间,傣族文化课、傣陶制作、章哈演唱、象脚鼓舞等各民族文化相关主题课程供学生自己选择。同学在一起互相学习,潜移默化中知道很多别的民族的文化。很高兴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彩的校园。”傣族学生玉维香说。
近年来,该校积极倡导和打造“允美教育”理念及文化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允美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允美实效课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多彩文化 浸润校园
据允景洪小学校长张丽介绍,“红领巾”社团活动还会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学校的音乐、美术学科教师会在“红领巾”社团活动中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让广大学生在了解各民族文化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各族师生的团结。
此外,西双版纳州博物馆在校园展示“傣族服饰”“贝叶经”等馆藏文物,学校也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全覆盖。
学校还会让师生走出校园到村寨中感受民风民俗,积极开展打扫卫生、风景写生、发放环保宣传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体育教研组负责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编排了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民族课间操和傣族课间操。每一年学校冬运会,还会开设吉祥水泼泼泼、丢包情、骑竹马和板鞋等具有特色、趣味性极强的民族体育项目,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
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能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还得益于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以此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开展。
多年来,学校立足实际情况,放眼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入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既增进了孩子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团结意识,又深化了他们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各项活动中。“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金种子,形成彼此之间的认同,形成你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共同进步才能成就美好未来的理念。”张丽说。
去年年底,学校启动了“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校园职业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在专业顾问和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了解各行各业,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理想的树立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今后,我们将逐步推广这个活动,使开展校园职业教育成为‘允美’教育的又一大亮点。”说起未来,张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