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 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

揭秘“网红经济”中暗藏的知识产权“雷区”

剪辑 原创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李浩 孙正好

当前,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各类商品测评短视频备受关注。这类视频一般是将多个品牌的同一类产品进行比较,评出优劣,部分网络测评甚至成为许多消费者购物的选择指南。但一些博主通过网络测评“暗踩”别人,实际只是为了自己“带货”,这种“明为裁判员,暗是运动员”的行为可能已经违法。“网红经济”中暗藏着许多知识产权的“雷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它不是纯的黑小麦”“它的颜色实际上是染出来的”“这个用的是黄油,只是普通的黄油”……西安一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抖音账号发布的“三招挑选优质列巴”的短视频中,将旗下的列巴与数款其他公司生产的列巴进行对比评测,在对其他公司产品进行“暗踩”的同时,对自己的产品则是一番夸赞,事后这家公司被告上法庭。

说法片面,凸显自身优势,散布竞争对手劣势……审理此案的西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陈晶认为,这家公司作为商品提供者,发布的视频以竞争为目的,观点缺乏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及相关数据的支持,使公众对竞争对手的实际品质产生误解,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其行为构成商业诋毁。

“不正当竞争纠纷也属于知识产权案件,此类案件在‘网红经济’中多有发生。”陈晶说,除了网络测评引发的竞争纠纷外,“视频搬运”也是“网红经济”中知识产权案件的高发地带。

“三分钟看电影”“看完不用看原片”……在短视频平台,经常能看到类似视频内容,这种短视频也成为许多网友追剧的热门选择,但其背后却是一条侵犯知识产权的逐利链条。【下转3版

  • 板鞋竞速:团结才能前进

  • 揭秘“网红经济”中暗藏的知识产权“雷区”

  •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 瑞丽稳步有序复工复产

  • 昆明22家医疗美容机构被约谈

  •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上线

  • 楚雄州:多举措推进新一轮全国示范创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