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讯·公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大理州探索非遗连接现代生活新路径

年轻匠人将几何线条注入白族扎染传统纹样,咖啡色、草木绿与经典蓝白碰撞出新美学

本报讯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着力探索非遗连接现代生活新路径,将非遗之美、文化之韵融入社会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各族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非遗+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大理州以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多的白族扎染、鹤庆银器、剑川木雕等传统工艺项目为依托,以手艺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脱贫带头人,建成非遗工坊(传承作坊)50多个,培训贫困群众掌握非遗技能从事非遗产品生产,实现非遗保护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鹤庆银器带动9000余人从事银器加工销售,鹤庆新华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剑川木雕产业带动2.3万余人就业,白族扎染年产值约7000万元,带动5000多人就业,形成“家家可见,人人都会”的传承氛围。诺邓火腿品牌度不断提升,村民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年产值突破亿元。“鹤庆银匠”“剑川木匠”双双荣获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品牌。

“非遗+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结合“一带三道十八廊”“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在大理爱上生活”等文旅品牌打造,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建成10个非遗旅游示范点,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等特色节庆文化活动推陈出新,白族三道茶、彝族跳菜等特色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旅游项目。众多传承体验设施成为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的网红打卡地。大理双廊、鹤庆新华银器旅游小镇、云龙诺邓村、大理喜洲、巍山南街非遗旅游街区、弥渡文盛街旅游村寨等6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名录”。“南诏古国·体验文博”之旅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理苍洱毓秀非遗之美体验游”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非遗+产业”,振兴传统工艺。打造以“金木土石布”为主题的文化生态产业圈,探索“传承人+传习所+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振兴鹤庆银器、剑川木雕、剑川黑陶、白族扎染等产业发展,引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举办对话会、培训、讲座、论坛等系列活动,与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技术改良、文创设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培育“璞真”扎染、大理瓦猫等知名非遗品牌。(来源: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文/图)

  • 大理州探索非遗连接现代生活新路径

  • “哦得得”唱出怒族村寨的好日子

  • 昭通市开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调研

  • 马关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陀螺)项目培训

  • 红河州举办主题展览讲好“铸牢”故事

  • 澜沧县举办“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

  • 共绘边疆和美新画卷

  • 临沧市举办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专题培训班

  • 瑞丽统战聚力共绘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新图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