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边境幸福村建设 上一版   
上一篇

金平县:

电力护航兴边富民

通讯员 张明

在中越边境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电力正悄然改变着古老村寨的面貌,从壮家饭店到瑶族银坊,从哈尼梯田到蝴蝶谷景区,电能为边境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守护生态、推动各族群众致富的关键力量。

在金河镇热水塘村,28岁的壮族小伙罗应州刚用蒸饭机蒸好米饭,热情招呼中越边民就餐。“以前烧柴火,忙起来根本应付不了。”他笑着说,现在全用电厨具,做饭炒菜又快又好。

自从南方电网云南红河金平供电局完成电网改造,全村57户实现稳定供电。今年6月,中越边民互市点开市后,像他这样的饭店生意越发红火,越来越多越南边民成了常客。

在“瑶族银饰工艺之乡”干塘村水碓冲寨,近70岁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文亮见证了电力带来的变革。“过去纯手工打造,效率低、规模小。”他感叹道。如今,小型电焊机等设备被引入制作流程,银饰加工变得省时、精准。全村10多户家庭作坊在电力助力下,走出“小散低”,迈向“精特美”,形成家家打银饰、人人学手艺的蓬勃景象。

马鞍底乡滮水岩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是“金平·中国红河蝴蝶谷”的核心景区。随着游客日益增多,全村有35户村民开起民宿客栈,去年蝴蝶谷艺术节期间接待游客12.3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7亿元。

“电力充足了,游客吃饭、住宿、网购都更方便。”村子的致富带头人陈雄华高兴地说。

充足的电力点亮了边疆村寨的夜晚,更点燃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 峡谷明珠幸福长

  • 八盏灯 照亮临沧边境足球梦

  • 边民乐业在家乡

  • 兴边富民结硕果

  • 幸福底色更加鲜亮

  • 电力护航兴边富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