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唐蓉
自2016年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考评连续四年名列全省前列,获优秀等级;2017年12月,楚雄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楚雄州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落实推进、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的“楚雄新实践”。
“今年以来,楚雄州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及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迈出了新步伐。”楚雄州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鲁文兴介绍说。
典型示范引领全州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楚雄州持续加大培育典型的力度,以点带面,推进示范创建工作。4月,楚雄州命名了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54个,并与州妇联开展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评选工作,命名了136户示范家庭。10月,楚雄州武定县、牟定县、双柏县、永仁县4个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210个示范村和3个示范区等227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集体,5名个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是楚雄州唯一的白族乡,2017年被楚雄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命名为民族团结示范乡,在今年命名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该乡的三个村委会的小组都荣登名单。“随着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现在全乡7个行政村呈现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相互学习借鉴示范单位宝贵经验的团结奋进画面。”雨露乡党委副书记吕忠洋介绍,杨方村作为雨露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建设整合了易地扶贫搬迁、省级特色村寨、万村千乡工程、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近年来,雨露乡党委政府以杨方村作为示范,力求通过这个“点”努力推动省级民族团结示范乡的建设。
据介绍,持续争取支持,整合项目,也是今年以来楚雄州民宗委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要求,楚雄州民宗委深入开展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目前相关经费已下达到各县市,各地正紧锣密鼓地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持续创新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工作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来自大姚县的樊志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樊志勇于2007年创立“纳苏”民族文创品牌,并围绕“文化传承、手艺变现、造血脱贫”发起了帮助彝族绣娘的“幸福指尖计划”。记者一行走进“纳苏”的工作坊,一条倒计时横幅引人注目。原来,绣娘们正赶工百米彝绣精品长卷,从久远的彝族传说故事到如今彝州奔小康的幸福图景,都在这长卷的走针运线中,色彩斑斓、气势恢宏。“能够参与这样有创意的艺术创作,我们这些绣娘都非常荣幸、自豪。”来自大姚的绣娘张琼芬告诉记者。
除了持续推进百米彝绣精品长卷创作工作,楚雄州民宗委还持续推进《彝医药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开展《楚雄民族节日志》等乡土志编纂工作,不断在推陈出新中开展民族文化工作。【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