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牢记嘱托同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还鼓舞着我省各行各业的各族干部群众,他们纷纷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记殷殷嘱托,以此为新的起点,同心同德,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深受鼓舞。”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邓荣透露,自2017年开始着手研究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誓血盟心》,在创作过程中,邓荣得到了普洱市及各县(区)相关领导和人士的帮助。“这段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普洱市对民族团结的重视,这也是民族团结誓词碑这段历史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云南民族出版社副社长、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普毅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开展活动、凝聚力量为抓手,积极发挥民族领域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大发展。”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文化教育宣传科科长李福春表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备受激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宣传,牢记嘱托,砥砺奋进。
云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朱佶丽表示,省民族学会将引导基层各级民族学会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正确领悟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教授兰青松表示,将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学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思政课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交融互嵌和一体化发展,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性认知、提升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情感归属、锤炼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意志品质、强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
“作为基层民族工作者,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的姿态和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街道瑞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婷表示,瑞东社区坚持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互嵌共融,促进各族群众融入社区氛围、增进情感交流、增强相互认同,全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有效增进各民族群众一家亲的融洽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丽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三级主任科员李一珍表示,将弘扬好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感觉我们的工作更有奔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砚山县支公司平远镇营业部综合部经理李瑞表示,我们将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工作中,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深入平远片区“三区”建设各个村社、自然村宣传推广“民族团结保”的系列保险产品,让“民族团结保”护航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让我备受鼓舞。”楚雄州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兰英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我将继续努力,让彝绣这一民族瑰宝绽放光彩,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到回信后,昆明市官渡区帮带共建的磨憨镇曼庄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杨奇武讲述了一个故事:在2023年磨憨镇曼庄村委会大龙哈典型示范村建设过程中,他们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复制”到村中心广场。看到回信,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曼庄村委会作为多民族聚居边疆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对于一名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者而言,回信给予莫大鼓舞、催人奋进,让我对持续做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有了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