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我是傈僳族,他是白族,她是彝族,她是汉族……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阵欢声从云龙县诺邓镇福堂社区里传来,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正在畅谈着各自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发自肺腑地感恩中国共产党。这样的画面似乎成为了福堂社区最温馨的画面。
“2018年6月启动建设,2019年12月31日全面搬迁入住,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建设成集教学、医疗、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社区。‘福堂速度’的背后,凝聚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血,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福堂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何晓芸介绍道,这里也因此成为了白、汉、彝、藏、侗、瑶、傈僳、哈尼等8个民族591户2198人的新家园。
如果说“挪穷窝”是上半场,那么,让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则是下半场。
沪滇协作、山海深情。在上海沪滇协作项目的鼎力关心扶持下,羊肚菌种植落地福堂社区,基地共有13亩78个大棚,首批产量达4吨,产值约50万元。“这一批羊肚菌我赚了8000多块,离我要买车的愿望越来越近了,这可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社区白族小伙刘学成激动地说。
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在福堂社区永福服装扶贫车间工作的彝族妇女罗二业正专注地摆弄着手里的布料,脚下缝纫机踩得娴熟飞快。“以前,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家,搬到这里后,既有工作又有家,而且下楼就能工作了,生活也变好了。”在家门口工作可以和家人享受三餐四季、分享每天的喜悦热闹,这是像罗二业一样搬迁到这里的各族群众曾经最渴望的生活。
“为了把福堂社区建设成为真正让各族群众安放幸福的地方,我们把产业培植在社区周边,把工作安置在家的周围,把学校、卫生室建在社区里,把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生活脚踏实地,让各族群众切身体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真正实惠。接下来,福堂社区将通过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区,不断推动建设互嵌式社区环境,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助力各族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而进一步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晓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