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曼拉:

西双版纳“美丽乡村”标杆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刘炳金 文/图

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拉村民小组,是个傣族聚居村寨,现有90户515人,是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美丽乡村”、西双版纳州“美丽乡村”的标杆。

漫步曼拉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傣楼令人惊叹不已,绿化带或房檐边的花卉姹紫嫣红。家家户户没有大门,若有游客喜欢上哪家的产品,扫扫二维码取了货物就行。孩子在快乐地嬉戏,老咪涛(傣语“老阿妈”的意思)悠哉地在寨心买点蔬菜,又转回了家,一派祥和的生活景象。

近年来,曼拉村民小组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形成了“村寨的环境大家一起管、村寨的文明大家一起创、村寨的建设大家一起干、村寨治理大家一起抓、村寨的管理大家一起议”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如今,曼拉小组正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和谐和美

傣寨旧貌换新颜

“你别看我们村现在成了周边村寨竞相模仿的榜样,但走到今天一路上也是一波三折。”曼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在贯告诉记者。

过去的曼拉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为找到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学习回来后,结合本村实际,通过订立村规民约,完善家庭环境卫生检查标准及评比细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逐步形成了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比学赶超氛围。思想统一了、规矩制定了、意识提高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提升,村民生活在了干净整洁美丽的花园式村子里。如今的曼拉村路宽地平、干净整洁、花香浓郁、树影婆娑,错落有致的傣家新楼透着现代气息。

过去的曼拉村,围墙高耸,家家户户都被红土墙、红砖墙、铁皮墙、水泥墙所包围,殊不知砌了围墙后,空间小了,亲情淡了,交流少了。为了打开心扉,美化村庄,2016年,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召开户长会、党员会、群众会,共商美丽村寨建设,采取干部带领拆、党员带头拆、群众跟进拆的“三步走”办法,对全村围墙实施拆除,用了不到3天时间就拆除了全村92户共计2980米围墙。如今,没有了围墙,邻里之间越走越近,若是遇到谁家外出,邻里间相互照看,家家户户关系更加和谐和美。

现如今,曼拉小组变成了花园式美丽新农村,声名远播,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说起曼拉小组的变化,村民们高兴地说:“大路小道干净了,村里环境变美了,住着特别舒服。”“每天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不光心情好,也更有精神了。”

合并寨心

凝心聚力促发展

每个傣族村寨都有一个寨心。而曾经,曼拉却有两个“寨心”,这在村民心中产生了“一个小组的人依寨心分属两个不同寨子”的思想,两部分村民之间互相攀比,经常发生矛盾纠纷。陈旧的思想在村民心中垒起了一堵厚厚的“隔离墙”,隔绝了村民之间的交流往来。2011年,村小组党支部耐心向村民讲解合并寨心的重大意义。经过努力,大部分村民同意合并寨心,并投票表决通过。

“寨心”合并了,全村上下顺了心气,聚了力量,曾经的隔阂消除了,党支部在村民心中的“主心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为把村里的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曼拉小组做活土地再利用再提质的文章。按照“农业产业现代化,创业致富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规模连片,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在此过程中,71岁的党员岩尖说:“我是一名党员,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原本他家有30多亩田,经过土地治理最后只分得13亩,但他没有任何怨言。于是,在村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土地整治顺利开展。

结果,全村土地新增500余亩,惠及所有村民,新增集体土地78亩,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每年收入超过6万元。在此基础上,村里还运用云南大学实验站等科研机构丰富资源,提升种植户科技种植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不断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全面优化粮、糖、茶等传统产业。曼拉实现了面积增加、产量增加、收入增加和劳动量减少、劳动时间减少、种植风险减少的“三增、三减”产业发展格局。

为有效盘活富余劳动力资源,做强新兴产业,全面拓宽经济收入来源渠道,村里定期对村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如今,全村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养殖业、建筑业、烧烤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为辅的曼拉“多元化”产业格局,补齐了收入单一的“短板”,拉长了增强后劲的“长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00元以上,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移风易俗

倡导乡村新风尚

生活好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去。为了革除陈规陋习,构建包容、睦邻、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治体系,2013年,曼拉村党支部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新风尚,后又两次修订村规民约,形成务实管用的“曼拉十条”,比如,夫妻、邻里、家人、村民之间吵架以及喝酒打架斗殴造成不良影响的都有相应处罚……

由于“曼拉十条”都是经过村民大会你一言我一语制定的,所以大家都会遵循,治理效果很显著。如今,曼拉村步入了新村、新规、新风尚,和睦、和谐、和万家的幸福小康生活。

说起未来,岩在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出符合曼拉实际、具有曼拉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 非遗助力村民增收

  • 西双版纳“美丽乡村”标杆

  • 传承发展傣医药 护航群众大健康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