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COP15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在春城开启人与自然新未来

——COP15开幕式的五个瞬间

【瞬间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起共鸣

波光粼粼的梯田,农人辛勤地耕作,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大屏幕播放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视频,身着民族服饰的中国少数民族青年代表施晓悦讲述了那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哈尼族先祖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这里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

“这些梯田非常漂亮,大家都愿意去!”龙迪赞叹说,这个片子展示了千年来优秀的农耕技术、文化如何与自然共生共存,这让更多人意识到本地文化的价值,不但对哈尼族,而且对其他民族也有意义。

来自亚马孙地区的代表讲述了当地的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方案,分享了控制非法砍伐等做法;来自欧盟的代表提议,所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必须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等层面同时进行;非洲的代表担忧土壤退化和生境损失的严重后果,呼吁要有可预见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瞬间五】

同“屏”对话,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

最后一个走上台发言的是“90后”自然保护工作者、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初雯雯。

“那么多来自全世界的同行,还有只在课本、电视里见过的专家。还好来之前我对着河狸窝练习了好久……”初雯雯留着干练的短发,穿着鸟类图案的衣服,以诙谐的语言分享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开展新疆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公益活动。

4年来,以初雯雯为代表的中国100多万名青年,通过努力让蒙新河狸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20%。

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企业代表、妇女代表、民间组织代表、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代表在开幕式发言。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

不同的人群,传递共同的声音:遏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衰减的趋势,以更大的雄心和有效的举措,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人类共有的家园。(新华)

  • 彝族海菜腔惊艳COP15

  • 敬畏自然 和谐共生

  • 云南元素文创产品“圈粉”

  • 全力以赴 展中国青年风采

  • 认同中国生态文明理念 呼吁制定全球保护蓝图

  • 在春城开启人与自然新未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