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理论与探索·公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建引领 贯穿主线 全域创建 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培根铸魂

农忠茂

作为边疆省份,云南26个世居民族和谐共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12%,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多民族共居、多文化共乐、多资源共聚,云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

受党的政策光辉沐浴,在各族各界朋友共同努力下,云南民族工作经历了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解决阶级矛盾、统一社会制度,促进跨越发展、共同脱贫小康等阶段,建立了各民族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希望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新的战略定位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定位。充分说明衡量民族工作的标准,已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转向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始终把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三、党建引领,贯穿主线,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政治工程,创建成果是建设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四梁八柱”。目前,国家民委命名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11个、示范单位84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16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均创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

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需重点把握“六个方面”。

(一)党建引领是首要。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内核,实践中需要压实党组织“全链条”责任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发展规划统筹,将创建主动融入和服务各行业中心工作,完善考评、督查、保障等机制,系统谋划推动。

(二)贯穿主线是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民族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放在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来,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等关系。比如: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同时,要注意对各民族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的保护和传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引导各族群众坚定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自觉将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意识,使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

(三)系统建设是根本。增强系统性思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办发相关文件要求、创建考评指标体系等有关创建工作要求,让创建成为引领团结进步、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等“十进”措施,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让创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

(四)突出亮点是关键。加强分类指导,拓展多元载体,严格动态管理,特别是要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以更具影响力、感召力的方式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旗帜鲜明树立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比如:运用“三微一端”展现和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立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国旗、天安门、华表柱、红灯笼、中国结、石榴籽等符号。大张旗鼓开展示范创建命名,涵养正气、激励“领跑”、对标先进,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培育一批创建成效突出、群众认可、示范推广意义强的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

(五)广泛参与是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创建主体的作用,注重创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汇聚各方资源,使各族群众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进程中成为共创共建共享的受益者。扩大社会参与,在创建“十进”基础上,推动创建向家庭、岗位等延伸,在创新抓手和载体上不松劲,在扩大影响和创造实效上开新局,让创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更具亲和力。

(六)党员干部是核心。广大党员干部是维护民族团结、抵御渗透破坏、保障国家安全统一的核心力量,要做到懂民族政策、有民族感情、会做民族工作,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核张力。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立足岗位当标兵,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倡导员、实践者、领路人,使所有改革发展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

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一定会团结带领各族儿女踔厉奋发、勠力同心、一线发力,云南一定会高质量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民族宗教委)

  • “天价”之外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 党建引领 贯穿主线 全域创建 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培根铸魂

  • 云南民族民间文艺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揭秘“网红经济”中暗藏的知识产权“雷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