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跳起弦子舞 彝乡幸福来

弦子舞跳起来 供图

李顺

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弦子舞传承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传承性和民族性。平日里,在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当地彝族群众在夜幕降临后以休闲广场为舞台,点燃熊熊的篝火,弹起铮铮的弦子,迈开激昂的舞步,兴致到了高潮时,游客会情不自禁参与其中,大家一起牵手、跳跃、呐喊,快乐互动。

关于丘北彝族弦子舞,民间有“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小小弦子一块柴,爱在心中抱在怀,衣裳磨烂好几件,生死不离这块柴”等绝妙而夸张的谚语。丘北彝族弦子舞的步法套路有三步弦、蜜蜂采花调、小鸡掏食、蜻蜓点水等24种,其基本动作是膝微屈、蹉步、跳步、跺脚、踮脚、双脚颤抖,由腰带动臀部牵动全身前后来回颤动等。队形包括圆形、直排、横排、内八字、串花等。目前,丘北县正着手将彝族弦子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弦子舞是彝族人民在丘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大背景下,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形式。丘北彝族弦子舞集中展示了彝族音乐歌舞艺术,使彝族原始农耕礼仪、节日习俗、民族服饰得以保持和延续,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情感交流的载体。2009年8月,丘北县举办的“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狂欢活动,13413人现场成功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可谓:“万人花脸抹起来,千人弦子弹起来;花脸弦音歌盛世,共表团结和谐情。”

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挖掘整理,丘北县创作的与彝族弦子舞有关的作品有《灯弦舞》《琴中情》《僰人跳乐》等,其中,《灯弦舞》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丘北县自发展旅游产业以来,彝族弦子舞都在每年的火把节、花脸节及春节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中闪亮呈现。

如今,彝族弦子舞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活动已在丘北城乡“遍地开花”,受到了各族群众的喜爱并积极参与,成为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特殊桥梁和纽带。

  • 五华打造“幸福西翥”

  • 跳起弦子舞 彝乡幸福来

  • 西双版纳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 楚雄州文化先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昭通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社区活动

  • 蒙自市活用“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 文山出台规划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玉溪文化繁荣工程助力民族团结

  • 村寨旧貌换新颜 民族团结谱新篇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