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双版纳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基诺族群众表演基诺大鼓舞 西双版纳州民宗局供图

岩温香囡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激发活力 提升合力

在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着一面基诺族最大的太阳鼓。此前,云南省非遗项目“基诺大鼓舞”传承人白腊先和徒弟们耗时3个多月,制成这面太阳鼓,其中满载着基诺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和为中国“鼓劲”的心愿。

西双版纳州建立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创”机制,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和督查督办重点,纳入政治巡察和监督执纪问责范围,纳入人大、政协监督检查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组建研究团队;强化创建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和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工作倒逼、责任倒查、问题倒排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创建活力,提升创建合力。

为强化人才保障,西双版纳州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纳入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雨林英才”工程,坚持在基层一线和重要岗位培养选拔“四个特别”的干部,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构建坚固思想长城

中国共产党西双版纳历史馆位于景洪市勐罕镇,是西双版纳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该馆详细介绍展示了西双版纳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在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五史”宣传教育,依托周恩来总理视察热作所纪念碑、中国共产党西双版纳历史馆等13个州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34个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一线教学,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同时,聚合各方面资源,融汇多方面元素,发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共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矩阵,在主要街道、景区景点、车站机场、口岸港口、社区学校、创建示范点等场所,建成1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场馆、街道、广场、公园。在公共场所突出政治性强、内容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理念深入人心。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勐腊县勐捧镇曼掌村民小组位于中老边境,走进村庄,山清水秀,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果树繁茂,一幢幢干栏式的特色民居舒适宜居,村民们安居乐业。村里的院墙上“大众团结,万事都兴盛进步”“不懒惰的人,会得到舒适的生活”等标语,彰显着村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曼掌村民小组党支部坚持团结村民、依靠村民,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引导村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曼掌村民小组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省级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全面总结脱贫的经验做法,把培育产业、稳边富民作为乡村振兴治本之策,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67个,建立专业合作社2640个,形成290个新型经营主体与1.7万脱贫户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启动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创新开展美丽乡村大比武活动,涌现出打洛村等一批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示范村。

西双版纳州不断提升法治化水平,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凝聚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工作合力,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提升边疆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出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及14个单行条例,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完善州县乡村四级法律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和“法律八进”活动,有力保障民族团结。

  • 五华打造“幸福西翥”

  • 跳起弦子舞 彝乡幸福来

  • 西双版纳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 楚雄州文化先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昭通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社区活动

  • 蒙自市活用“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 文山出台规划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玉溪文化繁荣工程助力民族团结

  • 村寨旧貌换新颜 民族团结谱新篇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