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那是一个满月的夜晚,独自在书房看书时,偶然读到作家肖复兴的散文《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文章开头,肖复兴便提到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利用寒假开车从就读学校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旅游。肖复兴动情地说:“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那晚,如水的月光清冽而朦胧地将世界点缀得斑驳陆离,若有若无的微风,不时从窗外徐徐飘入。我在恍惚迷离中细细读完《年轻时应该去远方》,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落入一粒石子,激起层层叠叠的波澜。
谁都经历过青春,肖复兴笔下:“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肖复兴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在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离家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但那段经历却让肖复兴在见识到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触摸到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那一切不仅谱就了他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他今天难忘的回忆。
的确,年轻时尽管幼稚,却应该努力地拼搏,哪怕会付出代价,也应该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品尝更多的人生滋味,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拥有的收获。
我出生于滇西北峡谷深处的一个边陲小镇。小时候,仰望着头顶的“一线天”,我常会想象山外的世界,盼望长大后能像一只自由的鸽子,去远方飞翔。高中毕业,我就忙不迭地带上行李,独自离家到很远的异乡上大学。
那些年,远方于我有着一种巨大的吸引力,我经常搭乘火车,摇摇晃晃地漂泊在去远方的路上。每到一个地方,独自站在陌生的街道,呼吸着陌生的空气,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便会在心中涌动。那一张张擦肩而过的陌生面孔,那一幅幅流动的闪烁的陌生街景,都会激荡起我对生活的憧憬和不断前行的勇气。
很多年后,我停下脚步,像啄食般一点点建立了自己的家,拥有了平淡琐碎的生活,不再独自远行。可每次不经意回望起年轻时漂泊的日子,我都能从岁月深处那些影影绰绰的远方中,重新拾起生活的力量,安然走出一次又一次的迷失。
人的一生中,并非所有平凡的生活都是苟且,可无论是年轻时的过去,还是年老后的将来,远方都无疑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无声无息地陪伴你,即使历经沧桑,看遍春秋演绎后的苍凉,它都会坚定而巍然地站在你的身后,最终,成为你生命里永恒的风景。
(作者单位系怒江州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