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娘
许多年前,哥布出版了一部诗集,叫《神圣的村庄》。这部用哈尼文和汉字书写的叙事长诗,就是诗人献给自己村庄的礼物。哥布在诗集里借当家男人和女人之口吟唱:我们美丽的寨子/亲爱的村庄/为什么让我们如此快乐和安详。
许多年后,我来到了诗人的村庄——元阳县新街镇热水塘村。热水塘,用汉语来给一个哈尼族村庄命名,肯定有特殊的含义。热水塘,最先知道这个地名,就是在哥布的文字里。哥布在一篇文章里说,他的村庄附近有一处温泉,因此而得名。
在我的家乡,人们说到一个地方,谈论最多的是这个地方出了什么样的官人,出了什么样的老板。如果一个地方出了官人或者老板,就会被认为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不知道热水塘有没有出过什么官人或者老板,我只知道热水塘出了诗人哥布。在我看来,诗人之于一个地方的意义远比官人或者老板重要得多。热水塘是幸运的,哥布通过写诗积攒起来的名气,让热水塘出现在人与人的口中,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媒体。因为哥布,这个隐藏在哀牢山腹地的哈尼族村庄有了独特的魅力,这是其他村庄无法比拟的。请不要小看一个诗人或者一首诗歌的作用。我们因为海子的《日记》记住了德令哈,因为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记住了昆明尚义街,因为鲁诺迪基的《小凉山很小》记住了小凉山。
一个星期前,哥布打电话给我,叫我来他的老家热水塘做客。是的,无论我在什么地方,无论多久没有联系,只要有好事情,哥布他们总会想得起我。一个人能把另一个人请到家里做客,这样的情谊不要说就知道有多深。因哥布和其诗歌,我对热水塘神往已久。现在机会来了,怎能不去?
约定的日子到了。中午,我们从绿春出来,一路上不见阳光,天似乎要下雨。我和同行的陆建辉大哥在谈论,这样的天气实在不适合出游,不知热水塘那边天气如何。我们有点丧气。没想到来到热水塘片区,仿佛进入另一番天地,这里晴空万里,真是难得的好天气。似乎老天爷也知道,今天人们要欢聚热水塘,因此给予特殊的照顾。阳光照耀大地,秋风掠过山岗,我们的心情也变得舒朗。
进入村道,我们开了导航。但山路弯弯绕绕,岔路口很多,导航不能精准地报出路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路边上一见到人,我们就问路。老乡们热情、耐心、仔细地跟我们说明热水塘的去路。我们穿过一个村庄,见到一男子,又一次向他问路。男子说,他也准备去热水塘。我们问是不是去哥布家。男子说,是。正巧,我们把男子捎上。有男子带路,导航就不需要了。
我们来到热水塘时,哥布还没有来到。我们闲来无事,在村庄里转悠。村人早已把村庄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迎接客人,他们还是用了心。村人都非常热情好客,主动向我们打招呼,邀我们到家里歇歇。村人把哥布的客人当作是自己的客人。我们向村人问起一些哥布的事情,一说到哥布的话题,村人滔滔不绝,似乎讲三天五夜也讲不完。看得出来,村庄里出了哥布,村人也感到自豪。我一直以为哥布是他的笔名,没想到这里的乡亲们都叫他“哥布”。在乡里人口中,哥布的名声很好。都说哥布给村里做了什么事情,给村人帮了什么忙,都是一些赞誉之词。
热水塘背靠大山,前眺元阳老县城,四周山林和梯田环绕,村庄里有几棵大树守护,可谓是好山好水好村庄。站在哥布家门前的小空地上眺望远处,我似乎看到了少年哥布背着书包和大米,走过那些层层梯田,走过那些弯弯绕绕的山路,去元阳老城读书的身影。那时的哥布或许还没有想过成为一个诗人,但应该想过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怀抱,走向外面宽阔的世界。
在诗人的村庄热水塘,在秋蝉最后一次残弱的叫声里,在秋日午后的阳光下,我又一次与诗人们相遇。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普米族诗人鲁诺迪基,哈尼族诗人哥布、莫独、艾吉。在我美好的青春时代,常常读他们的诗歌,并视他们为偶像。后来我涉足文坛,参加文学活动,与他们结缘。吉狄马加是我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的院长,在北京、丽江等地多次听过他的课。也是在丽江,聆听过鲁诺迪基的诗歌讲座。我与三位哈尼族诗人哥布、莫独、艾吉之间的关系就无需多说了。还有其他许多来自各地方、各民族的文艺爱好者,大家都循着哥布的足迹和声名来到了热水塘。这是诗人们的聚会,也是一次小小的民族团结盛宴。
还没有到吃晚饭的时间,人们都聚集在村脚一块空地上进行歌舞活动。这地方选得真好,这是全村离土地和庄稼最近的地方。依靠土地生存的子民,当然要每时每刻与土地保持最亲密的联系了。全村男女老幼都穿上民族服装,在民间乐器的伴奏声中,唱唱跳跳。这是村人欢迎客人,也是庆祝刚刚结束的丰收。在客人面前,村人没有藏着掖着,他们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正如把最好的美味佳肴拿到桌席上。村人野性质朴的歌舞感染到了客人,有的客人加入到伴奏队,吹吹打打,有的客人加入到歌舞队,唱唱跳跳。主人和客人汇聚在一起,形成百人歌舞队,欢歌笑语飘满了整个村庄。大家陶醉在歌舞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太阳早已落山。
暮色四合,歌舞散场,该吃晚饭了。十余张桌席摆成一条长龙,桌席把大家连在一起。首尾对望,方便交流。桌席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哈尼农家特色菜,这些菜都是来自山林,绿色健康,美味可口。大家在百忙之中从各个地方赶来,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聚。有些人初次见面,有些人久别重逢,大家借酒交流,好不热闹。这一天的热水塘不是过节日,但胜似过节。第一次来热水塘,然而这里的一切我是那么的熟悉。熟悉的山林,熟悉的梯田,熟悉的村貌,熟悉的同胞,熟悉的母语。这是诗人哥布的村庄,也是每一个哈尼人的村庄。
(作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