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山茶花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去沙溪,去有风的地方

李兴钧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若怀朝圣之心,当往西藏;若寻邂逅之缘,可赴丽江;若求心灵疗愈,宜至大理。而在大理诸多去处中,最能承载“治愈”功能的,当数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沙溪古镇。无都市喧嚣之扰,无尘世浮躁之累,唯有澄澈天光、灿烂暖阳与悠然自在的生活图景。

沙溪古镇坐落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域,曾是茶马古道上通往西藏的重要驿站,素有“茶马古道活化石”之誉。自剑川甸南驶出高速公路,驱车30公里便可抵达沙溪。古镇街口矗立着一座大理石牌坊,其上镌刻“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大荣誉标识,无声彰显着沙溪的历史分量。

说到沙溪,不得不提寺登街。这条被列入世界建筑遗产名录的古街,基本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戏台、寨门与马店,石板街道、黄墙青砖灰瓦……诸多承载古镇记忆的元素,均完好留存至今。进入古镇,宛若踏入一段尘封的旧时光。街道两侧,古旧建筑错落有致,斑驳墙体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默默诉说着过往沧桑。去时当天不赶街,未能亲身体验众人所言的“车水马龙”,实为憾事。据当地老人介绍,时至今日,古镇及周边居民仍保留着到此处赶集的传统习俗。每逢集市,人们会带来上山采摘的野山菌、自家种植的水果、手工熏制的火腿等特产售卖,随后再购置日用品归家。木雕、扎染等传统手工艺品店铺与咖啡馆、奶茶店等现代业态相得益彰,古朴韵味与现代文明在此和谐共生,尽显人间烟火气息。

路边沟渠水质澄澈,俯身细听,溪水潺潺,或咕咕作响,或哗哗流淌;伸手触碰,溪流绕指而过,凉意沁人。这灵动的溪流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治愈感,清澈的水流裹挟着落叶,缓缓汇入黑潓江。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以其疗愈系的叙事风格,让沙溪古镇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郁可唯以清新透亮的嗓音演绎该剧主题曲,将歌曲的意境推向极致,单是聆听旋律,便能让人内心归于平静。剧中“有风小馆”如今更名为“薄荷咖啡店”,仍供应剧中同款餐食,已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地。脚踏青石板路,行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全然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古朴之中。这里安静惬意,仿若独立于尘世之外的另一个时空,温柔的风轻拂脸颊,温暖的阳光包裹周身,适宜静坐发呆、放空自我、疗愈心灵,任时光肆意流淌。

古戏台与兴教寺东西相望,将寺登街平分为南北两段,周边商铺林立,延伸至古镇各个角落。寺登街堪称沙溪古镇的“心脏”,此处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唯有悠闲晒太阳的老人与肆意奔跑的孩童,尽显生活本真。青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愈发光滑,每一步踏下,都似在与历史对话,鞋底与石板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构成了古镇独有的乐章。沙溪的美,不仅在于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更在于它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正如有人所言:“沙溪不是景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寺登街的老茶馆中,三五茶客围坐品茗,既有当地老者,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的从容淡然;也有像我一样的旅人,静看阳光透过木窗格洒落,时光仿佛在此刻静止。

从东寨门出来,横穿一条街区便能看到黑潓江。横跨江上的玉津桥,得名于剑川州学司训师荔扉先生所题楹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该桥为半圆环石拱桥,设有石柱石板护栏,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白族先民田间劳作、外出经商的必经之路。桥身石板经过往车马行人长期踩踏,泛着青光,留下了坑坑洼洼的痕迹,满是岁月的印记。黑潓江被誉为沙溪古镇的“母亲河”,它如一条碧色彩带,环绕在古镇外围。黑潓江与玉津桥是沙溪极具代表性的景致——从远及近、从上至下,不同角度皆能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值得驻足细赏。清晨看朝阳升起,傍晚观夕阳西下,晨曦与余晖中散射的浅浅白光,更让沙溪多了几分安静与悠远。

去的时候恰遇野生歌手在桥边演唱,众人围坐在青石板上静静聆听,亦可点歌互动,氛围松弛自在。或许是干燥清新的空气,或许是明媚温暖的阳光,或许是阵阵轻拂的微风,沙溪仿佛形成了一道隔绝外界繁琐的屏障,让人忘却时间流逝。当焦虑悄然消散,注意力便回归自身,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不自觉便放下了过去一年的所有遗憾与不甘。若想寻觅久违的祥和,品味简约优雅的生活韵味,沙溪无疑是理想之选。

沙溪古镇自带文艺气息:在小馆品一杯咖啡,于桥畔听一曲民谣,皆是惬意体验。走过诸多古镇,沙溪是我为数不多,愿再次到访的地方——这里无过度商业化的喧嚣,没有“三步一旅拍、五步一鲜花饼店”的同质化景象,唯有松弛的生活节奏、热情淳朴的村民,以及挥之不去的宁静与古朴。于我而言,这里便是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若生活的压力让你喘不过气,不妨前往这“有风的地方”。来沙溪小住几日,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静坐发呆、品茗聊天,或是读书散步,都能感受那份独有的惬意美好;若时间恰巧,还可赶上一场集市,亲身体验古镇的热闹烟火。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聆听雨落的声音,感受古镇的呼吸,让心灵在这份文艺氛围中得到最纯粹的洗礼与升华。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山楂熟了

  • 初秋

  • 达普洛的月光

  • 热水塘:诗人的村庄

  • 以口夸印象

  • 在弥渡看月亮升起

  • 金灿灿的麦穗

  • 去沙溪,去有风的地方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